海关总署10日发布了2012年进出口数据,去年我国外贸总体增速为6.2%,虽然没有达到年初设定的10%的增长目标,但是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仍然取得了全球最好的增长速度,并且,贸易质量进一步提高,贸易利益向利于我国的方向迈进。2013年我国的进出口增长形势将略好于2012年,业界预计将是个位数的增长,但这种不追求速度、注重质量和份额的发展方式被业界看好。
――去年外贸增速未达预设目标但仍属全球最好表现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98.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
这与此前业界对于“2012年外贸增速将整体回落、会低于年初设定的10%的增长目标”的判断相一致。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2012年,在欧债危机深化、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比2011年增长了6.2%,虽然与年初10%的预计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去年一年,我国对外贸易承受了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持续萎缩,失业率屡创新高,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导致我国出口订单下降。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频频效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涉及的产业不断扩大,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趋于恶化。根据海关部门去年6-12月每月随机抽取的2000家出口企业的网络跟踪调查,每个月都有近一半以上的出口企业反映他们的出口订单较2011年同期减少。
从国内形势来看,生产成本上涨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减弱,主要体现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2012年,有七成左右的企业反映生产综合成本比2011年同期上涨,企业经营综合成本也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国内经济自主的持续减速和直接利用外资规模下降,也对进口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2012年,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进出口仅增长了5.7%,比2011年回落了5.9个百分点。
囿于国际国内的不利因素,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没有实现年初的预计目标,但是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的进出口表现仍是最好的。
按照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最新的进出口统计数据,2012年前10个月,欧盟的进出口下降了2.1%;前10个月,美国的进出口增长了4.2%;前10个月,日本的进出口增长了1.1%。而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2012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能够实现6.2%的增长,已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最好表现。
――外贸质量提升 贸易利益向利于我国的方向迈进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尽管外贸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我国进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关键是在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12年,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较2011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对东盟、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双边贸易增速明显高于我国外贸的整体增速,东盟和新兴市场国家占我国外贸比重提升了0.8个点,这表明我国贸易伙伴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2012年,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福建7个外贸大省合计进出口总值比例为79.9%,比上年回落了1.6个百分点,而同期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值所占比重在提高,其中重庆、河南、贵州、云南、安徽、广西、四川7个省市外贸增速均在23%以上,这些省市合计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6.7%,比重提升了1.6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贸易区域的布局发展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表现越来越活跃。
去年的数据也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结构更趋合理,我国外贸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在减轻,民营企业的比重有所提升。并且,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也更为灵活,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比重减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货物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的增速快于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3.4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1.6%,提升了3.5个百分点;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所占的份额回落到一半以下,只有49%,下滑了2.1个点。去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较2011年下滑了0.9个百分点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占34.8%,较2011年下滑1.1个百分点;相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增长了29.7%,高出我国外贸总体增速23.5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0.7%。
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继续升级,进口商品的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去年,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7.6%,较2011年提升0.4个百分点。国家不鼓励出口的“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则下降了7.4%。在进口的商品类型中,消费品、能源资源类的商品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7%和10.5%。
郑跃声表示,2012年我国外贸质量提升、效益提高取得了成效,“使我国的贸易价格条件有所改善,出口价格总体在上涨,进口价格总体在下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外贸出口价格总体上涨了2%,而同期进口价格总体下跌了0.7%,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7,这表明我国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2.7%的进口商品,贸易利益在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迈进。
――今年外贸增长或略好 长期发展注重“保份额”不求高速度
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体分析,外贸有望进一步回暖,进出口的增速可能略好于2012年。
2012年制约我国外贸增长的一些不利因素可能进一步恶化,但在压力之下,依然存在积极的变化。例如,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将使世界经济增速停止下滑,国内各项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效果也会逐步释放。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4.2%,较11月份提升了2.1个百分点,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这个指数的首次回升。其中新增的出口订单指数为36.9%,较11月份回升了2.9%,出口经理人的信心指数为38.2%,较11月份回升了2.4%,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18.4%,较11月份下降了0.7%。这组数据中的的“两个提升”(订单的提升和出口经理人信心的提升)和“一个下滑”(成本的下滑),预示着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可能会有所好转。
在进口方面,伴随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资源类商品的进口在2013年也会比较稳定。
业内观点认为,基于今年进出口当中的积极因素,外贸的整体增速会好于去年,但是也将告别高增长的时代,在本世纪初形成的以外资推动加工贸易产能扩张为特征的我国传统贸易增长格局将会告一段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年均增速个位数增长或将成为常态。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扩大的基数之上的外贸较高增速会让世界“消化不良”,况且,当前全球需求还处于弱态。中国银行(2.93,-0.01,-0.34%)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宗良表示:“未来,我们不能指望外贸增长还有那么快的速度,平均每年的增长量太大,世界无法接受,只要外贸保持合理的适度增长,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克崮认为,未来,我国的外贸发展应从“促速度”转为“保份额”,政府和企业应当协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提高技术、鼓励创新,加大对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注重提高外贸的利润率。
郑跃声在发布会上表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在今年会继续得到贯彻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正能量’在今年还会进一步释放。2013年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会比较好。”